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两税并轨外资谋变 对中投资不会减少

两税并轨外资谋变 对中投资不会减少

      2007/3/1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97

中国阀门网 

    争取高新牌照中国境外建厂

    “我们刚建厂还没赢利呢,两税就合并了,损失太大了!”上海市某开发区一家美国阀门制造企业财务主管马先生有些沮丧地对记者说。

    目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资、外资企业使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新税率确定为25%。

    触痛外资神经

    马先生的美资公司目前的阀门系列产品70%都在中国生产,日后还准备将更多的产品运到中国生产,他们的计划甚至是把中国建成他们的生产基地,但这个计划需要当地优惠的税收政策,从目前来看,两税合并让他们的这个梦想破灭了。“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工资等都在上升,而且产业结构也在调整,对一些制造型企业的优惠明显下降,开始转向高新技术产业。”马先生对记者表示。

    上海浦江高科技园管委会宣传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两税合并对于要进入园区的外资企业肯定有影响,一些本来要入驻的已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具体细则出台后再决定。而对于一些诸如像马先生这样的外资企业,如果两税合一通过了,园区没有特权给其降税,对于一些小型的外资公司只好采取清理,而对一些大型的非高科技外资公司将采取比如供电、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来缓解因税率提高而增加的成本。

    “目前来说,我们准备想办法把工厂搬进一些高新技术园区,获得一张高新技术企业的牌照,如果此路不通,就准备把工厂搬迁到东南亚国家。”马先生表示。

[Page]

   “救命稻草”

    事实上,怀着马先生这样心思的外资企业不在少数。上海一位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人士一针见血地对记者表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审批权已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两税合并后,由于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享受15%左右的税率,高新技术“牌照”变得炙手可热起来。目前,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国家科技部曾经专门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法规》,其中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包括生物制药、信息工程等11个行业。但是在地方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常会把一些非高科技项目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样不仅相关企业获得税收优惠,而且园区也增加了收入。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左大培认为,由高新技术园区来进行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将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面积流失。这次的两税合一中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税率愿望是十分良好的,但是很可能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决定权在地方,最终能否推行成功还很难说。

    另外有一种意见提出可以将认定权收回中央或者省级部门主导,但这遭到了各地方高新技术园区的反对,他们认为,权力上交将导致效率低下。对此,中国科学技术部相关人士透露,两税合一以后,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权问题现在都还没有出台,还在研究中。

    外资的算盘

    “据我所知,目前很多利润微薄的外资企业准备采取的措施是中国+1。”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对记者说。所谓“中国+1”是指外资在亚洲其他国家另外建厂,降低只在中国经营的风险。

    比如,日本的服装零售巨头优衣库继不久前决定将在中国的服装分厂的服装生产任务从90%压缩到60%后,近日将有可能进一步压缩。在分散风险的策略下,优衣库已经将这些缺口转移到了越南等地的生产厂商。而另有一些外资制造业则开始了西进策略,一家上海生产铝业制品的德国公司的市场部主管对记者表示,将把未来的新厂建在成都,因为那边给了这家公司慷慨的优惠条件,虽然会增加一些运输成本,但与优惠的税收和政策相比,缺口完全可以得到弥补。

    一些“留守”上海的外资企业也想出了办法,他们开始把原本建在国内的高新技术工厂转移到了上海与原来的工厂进行搭配生产,改变了产业结构,搭上了高新技术企业的末班车。“原本因为技术保密的原因,现在为了优惠的税收,只好敞开胸襟来合作了。”一位外资企业高管对记者表示。

    “即使两税合一后,中国税率比起世界平均水平仍处于中低等,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和蓬勃的经济增长,跨国集团不会放弃在中国的投资,以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不会减少。”华民表示。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 技术 上海 阀门外贸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