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硕士就业难 考研遇寒潮

硕士就业难 考研遇寒潮

      2007/3/1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3

中国阀门网

  前几年很多大学生不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一窝蜂”地盲从考研。而如今,一些大学生不再盲目追逐高学历,而是基于现实,在比较中作出更为理性、慎重的选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据了解,2007年全国考研报名仅有128.2万人,同比只增长了0.5%。而在过去数年里,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考研人数增长明显放缓,考研热正在降温。

  研究生遭遇就业“寒冬”

  前几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很多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纷纷加入到了考研的队伍,以期待“研究生”学历能成为自己找工作的“敲门砖”。然而,当自己研究生毕业了,形势却发生了变化,以往人们心目中“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研究生,也开始为生计犯愁了,以至于研究生也遭遇了就业的“寒冬”。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生导师指出,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比例的,从技工、民工、服务员到硕士、博士都适用这个原则。物以稀为贵,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太少,那么就是一个技工也可以很吃香。如果一个岗位供应的人才超过了需求,出现了人才剩余,那么即便是硕士生、博士生,其人才价值也会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硕士生的就业认同感下降,就业“寒冬”随之而来。

  自身能力与薪资挂钩

  “前几天,我们这里才走了一个研究生。”一个外企办公室主任轻描淡写地说,前几年,单位特别引进了几名研究生,主要是来做科研。后来每年都要招聘两到三名研究生,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见得很优秀。“在我们单位,研究生的待遇比本科生高,但如果研究生在做事中没有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我们宁可要一个本科生。”该主任坦言。

  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都期望员工学历越高越好,但在现实工作中,录取和考核一个员工,主要还是看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增多,研究生与其他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员工的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

  就业压力使考研市场萎缩

  复旦大学新闻系学生小陈,今年寒假寻求了一份临时工作,不打算考研。曾经在媒体实习过的她,颇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媒体都是聘用制,更重视能力而非高学历。”

  她向记者坦言:“在新闻媒体,本科毕业生与研究生的薪金没有明显的梯次差别,假如一个本科生毕业后月薪2000元,研究生2500元,那么在读研三年期间,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工资所差不足2万元,而当本科生真正考取研究生,毕业后,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仍然摆在面前,而且赚不回与本科生的工资差,甚至连能否抓到像本科毕业时合适的工作都很难说。比较而言,不如像学姐、学哥一样,先挤进新闻队伍,然后利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地充电,适当的时候再考取学位,做到两全其美。”

  另外一位刚入职的本科毕业生林先生告诉记者,“研究生也不好就业”、“研究生薪酬已接近本科生”等情况,都说明了:在学历和“学力”、文凭和能力的较量中,后者胜出的可能性比较大。考研不是规避就业风险的“温床”。

  考研趋向理性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在今年似乎没有进一步升温。2007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人数与上年基本持平,在上海、四川等地甚至有所滑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说,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

  这位负责人说,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作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理性选择。先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之后再决定是否考研,持这种想法的学生在逐渐增加。考生群体开始冷静对待考研,和近年来相当一些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不无关系。考研者对地域、学校的选择也更加理性,扎堆于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和一窝蜂报考名校的现象在今年有所改变。

  华东师大研招办的有关负责人则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学校的投入将大大增加,优秀的学生可获得高于学费的奖助学金,所以对报考人数的增减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研究生不再是高学历代表

  记者就研究生在市民心中的地位,随机采访了街头市民。在菜市买菜的王先生表示:“如今学历比研究生高的也不少,研究生没有以前吃香了。”采访中,与王先生持有一样态度的人还有很多。

  接受记者采访的近百名市民普遍表示,随着社会上的研究生越来越多,认同度也大打折扣,如果说在十年前研究生的认同度为100%,那到如今可能只有40%左右。


(来源:互联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