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铁工业走廊欲与沈西工业走廊比肩
2007/3/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2次
【中国阀门网】 作为辽宁的第一条工业走廊,沈西工业走廊以其宏大的建设规模、突出的产业特色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而引人瞩目。同样引人瞩目的是欲与沈西工业走廊比肩双飞的后起之秀———沈铁工业走廊。
以102国道为轴,南起沈阳市沈北新区,北至铁岭市昌图县毛家店镇,全长120公里,规划面积194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是在铁岭率先融入沈阳经济区中诞生的一条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依托连接吉、黑两省的经济隆起带,也是促进辽宁新型产业基地建设,牵动辽北县域经济崛起,实现区域间经济和谐均衡发展的黄金产业带。如果说历史上农业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导致了铁岭的先天不足;那么,如今铁岭人观念的转变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本与技术的引进,则形成了铁岭的后发优势。借助这股后发优势,沈铁工业走廊发起了全面振兴的冲击波。
2月26日、27日,记者在沈铁工业走廊沿线采访,亲眼目睹了那里蓬勃发展的景象。
新思路———引领铁岭未来的战略抉择
当全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工业化率达45.9%、城市化率达40.5%时,铁岭人均GDP仅为713美元,处于温饱阶段,工业化率不足30%、城市化率刚到30%。如此强烈的反差,足以让铁岭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铁岭市委、市政府重新审视资源禀赋、经济区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寻找摆脱落后、赶超先进、实现跨越的发展思路。
2005年的金秋季节,铁岭市委书记李文科率团到山东临沂考察受到启发:临沂也是农业地区,资源不如铁岭丰富,但发展很快,铁岭为什么不能?于是,一个“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的思想解放活动掀起了工业园区建设的热潮。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一个影响铁岭发展、决定铁岭未来的决策———以“沈铁工业走廊为产业支撑,实现城镇布局带状化,工业走廊一线天”的战略构想写进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十一五”规划,得到人大代表的肯定和支持。对于铁岭来说,这是一次发展思路的重大调整、一次发展模式的重新选择、一次发展机制的重新整合。省委、省政府对铁岭市建设沈铁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将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写入省第十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它改写了铁岭的历史,成为铁岭走出相对落后区间的转折点和经济崛起的新起点。
高速度———创造铁岭发展史上的奇迹
工业文脉的自然延伸终究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速度。而对于沈铁工业走廊而言,建设速度之快惊人!
记者沿国道102线从沈阳市区进入铁岭地界,只见道路两旁车水马龙、塔吊林立,新装的路灯直通市内,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几乎连成一片,时而看到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时而听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一派波澜壮阔的发展景象。
据铁岭市沈铁工业走廊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继营介绍,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沈铁工业走廊内各工业园区通过平整土地、埋沟填壑,为入园项目提供了充足的建设用地。目前可供使用的土地就达130平方公里,具备大量的土地储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经过全方位、大面积的基础设施建设,沈铁工业走廊内各工业园区已经实现“六通一平”,有的达到了“九通一平”,具备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投资条件。
特别值得圈点的是102国道这个由沈北新区最北端向北延伸22公里至铁岭市区双向八车道的拓宽改造工程,打开了沈北开发的大通道,促进了承接沈阳经济区各种生产要素与能量向北释放和滚动,拓宽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了沈铁工业走廊承载大项目、承接大企业的能力,成为沿线老百姓的致富路,广大投资者的创业路,更是铁岭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的必由之路。而建设这条路仅用了53天。
开原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邱继岩在介绍开原工业园区建设时说:“自从园区管委会成立以来,园区员工就从来没有节假日和双休日。”正是这种精神和速度,才有沈铁工业走廊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仅一年时间,就有273家企业入驻沈铁工业走廊,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49个;实现生产总值190亿元,占全市的6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6亿元,占全市的7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5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上缴税金13亿元,占全市税金总额的75%,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集中区。
强势能———欲与沈西工业走廊比肩双飞
借“力”发展、错位发展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铁岭市经过多年不懈探索的经验总结,也是促其近几年快速发展、尤其是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排在全省前列的法宝。近邻沈阳就是铁岭借力发展的一大势能。
比肩沈西工业走廊,沈铁工业走廊建设的可能性有多大?从区域定位上看,沈北新区的区位功能是强化其作为沈阳市连接吉、黑两省的重要节点作用。若没有沈铁工业走廊的连接,沈北新区的这一功能将无法充分发挥。
从产业定位上看,沈北新区的产业定位是加快发展现代和外向农业,集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饮料等产业,成为东北农业科技成果研发中心、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而农产品生产加工正是沈铁工业走廊的“三大基地”之一。两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集中度极高,必将形成互融的产业链条,并与吉、黑两省构成东北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黄金产业带。
从发展战略上看,沈铁工业走廊是东北区域经济的重要连接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能源基地,具有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发展生物化工的产业基础;是辽宁连接吉、黑两省不可逾越的物流节点,在促进东北物流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也是辽宁土地资源供应基地和企业用工后备保障基地。
这种战略地位形成了强大的后发优势,极大地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落户铁岭,明显改变了铁岭传统的产业格局,促进其发展战略的重新调整与升级,使铁岭脱胎换骨,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的生力军,辽宁省新兴的工业城市。
据铁岭市经委主任、沈铁工业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东风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都聚集在沈铁工业走廊这条经济隆起带上。为此,沈铁工业走廊立足于“开放牵动、工业主导、项目支撑”,结合自身区域的特点,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全力打造能源、农产品生产加工和现代物流三大基地;积极培育装备制造、化学医药、新型建材、食品制造和高新技术五大支柱产业。
目前,以承接沈阳及东北经济区产业转移为依托,沈铁工业走廊重点引进了辽宁经纬数控机床、嘉旭铜业、辽宁远大换热设备制造、辽宁建贺无缝钢管等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形成了数控机床、冶金铸造、汽车零部件、阀门系列产品、起重和工程机械等为代表的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以煤化工、生物化工产业开发建设为重点,走廊引进了辽宁金信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辽宁金良生化有限公司生产20万吨酒精项目、辽宁仓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粮食化工项目等,加快了以辽宁金丹药业有限公司等为依托的现代中药产业化生产基地和以昌图万顺达公司为骨干的药用玉米淀粉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形成了小王子、喜临门、大牛乳业等食品加工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引进了智能芯片、人天科技、方向电子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增强了走廊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来源:辽宁日报)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