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准点下班呼声高涨 少时高效公私双赢

准点下班呼声高涨 少时高效公私双赢

      2007/2/28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68

中国阀门网】  老谋子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创造了一个流行词汇:“满城尽……”,席卷满城。后来跟进的一系列的“满城尽……”中,当推曾经开涮过《无极》的胡戈所作的《满城尽是加班族》最激起社会共鸣,这部反映都市白领加班生活的Flash一问世,就被广泛传播,点击网上,《满城尽是加班族》竟有数万条信息。 

  加班的日子没有尽头,准点下班成为敢想不敢做的奢望。其实,换种眼光看,准点下班不仅是每个人应当应份的权利,而且这种权利的实现会带来工作观念、工作方式的转变,使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成本减少,并催生一系列休闲消费商机,于公于私,双赢。 

  超时加班,无休无止 

  小年夜,7点钟,约好一大家子在外滩一家饭店吃年夜饭,左等右等,小儿子来不了,最后,李阿姨长叹一声:“已经连续3年年夜饭独缺小儿子了。” 

  李阿姨的小儿子在本市一家大型电器公司的一个门店当经理,天天加班,晚上不到九十点钟不回家。李阿姨心疼儿子,怂恿儿子换个工作,儿子闷生闷气回一句:“现在哪个单位不加班?” 

  这样的情景已经司空见惯:下班时间早过了,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大部分人都在继续埋头工作,而领导几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准点下班者好像做了亏心事,贪了单位便宜。而旁人也觉得准点下班者不思进取,缺乏奉献精神。是否经常加班,已经成为一个人是否敬业的标准之一。凡先进人物的宣传,几乎都离不开常年加班加点这一条光荣事迹。常听领导表扬:昨天星期天,某某来加班。而这样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刚刚过了七点半,办公室就空无一人,这么早就回家啦?!” 

  在百度输入“加班”,须臾出现7万多篇文章,叙说“加班之郁闷”:做了8年广告公司策划的林小姐说:“干我们这行,加班是家常便饭。一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算少的,经常连续熬几个通宵。哪怕是凌晨离开公司,上午也要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但叫苦也是徒劳,就算我跳槽,哪个公司是不需要加班的呢?借用一句广告语,如今的加班,还需要理由吗?” 

  一位技工说:“正常的工作时间是9小时,还要加班,正常加班是4个小时,加班到10:30是标准的,很多是加到12点。” 

  一位研发人员说,“公司加班已成习惯,如果想晚上下班后回家给自己过个生日还要请假。” 

  朝九晚五,白领入门的第一课,就是学加班。去年10月与一家公关公司达成就业意向、开始实习的大学生小舒说,她在最近的8个月时间里,有近五分之四的工作日在加班,平均每天工作约12个小时。“昨天刚出差回来,一下火车就赶回公司加班。忙的时候根本别想休息,连熬几个通宵很平常。”另一位初涉职场的林小姐透露,她所在的公司每周7天每天差不多是晚上11点下班,有几个加班少就通不过试用期,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最近,国内一家门户网站进行网上调查,对于“你所在单位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近7000名被调查者中,64%选择“经常加班”,27%选择“偶尔加班”。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在一些企业的不少部门里,加班是个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不懂得“鞠躬尽瘁”就无法“出人头地”。 

  无奈加班,痛恶加班,以至于有人在网上如此偏激地发牢骚:“比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上班;比天天上班痛苦的,莫过于加班;比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痛苦的,莫过于天天免费加班!” 

  准点下班,渐成声音 

  朋友最近去法国考察,计划到一个政府部门参观,一路堵车,到达时已是晚上6点。整幢办公大楼静悄悄,只有这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一个人在等待他们,之后又是他一个人倒茶递水接待他们。朋友一行十分纳闷,这个负责人坦然地说:下班时间到了,员工们都走了。“准点下班,是巴黎公社为我们争取到的权利。” 

  类似的情况前不久记者在巴西同样遇到。中国一家企业在巴西的合资工厂里,下班铃声一响,整个工厂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走得干干净净。中方的负责人说:巴西人对加班这个说法觉得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 

  下班就走人,在不少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已经越来越倡导。哈佛和沃顿等顶尖商学院的学者们鼎力支持和赞誉,一贯以“拼死”工作闻名的微软公司也开始予以肯定。不少外企不提倡甚至是明确反对加班,他们的观点是:加班体现了你没有本事在上班的时候把自己该做的工作做完。一些企业甚至规定,加班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待主管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据悉,国外不少软件企业,不仅不提倡加班,甚至规定员工必须强制休假。在美国,每年6月2日定为“准时下班日”。 

  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提高劳动效率。国际咨询公司——“效率之上”的总裁Laura Stack是准点下班的倡导者,她撰写的《准点下班:少时高效,问心无愧》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这位时间运筹专家为财富500强的企业,如时代华纳、IBM和可口可乐等举办各类讲座,指导那些超时工作的企业领导者如何通过少时高效以及放松的心态来平衡工作和生活。 

  有人分析,加班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真加班,由于业务量太大,正常时间无法完成预定进度,不得已下班之后还要留下来赶工。另一种是秀加班。部门内的同事或出于同事间的比较压力,或出于讨好主管的心态,不论有事没事一律爱装忙,明明过了下班时间,说什么就是不肯离开工作岗位,让加班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 

  无论对个人,或是对企业而言,无论是真加班还是假加班,都可能是许多潜在问题的警讯。天天真加班,说明企业在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安排上存在缺陷,长期这样超时工作必定影响员工的健康,也影响工作效率。一名快乐的员工必然是一名高效的员工,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沃顿商学院专家如是指出。美国的“家庭及工作协会”发现,超时工作的雇员心理更压抑,更容易出错。因此,对员工个人而言,需要检讨工作效率是否有改善的空间、时间管理是否得宜;对企业内部管理者而言,则需要重新思考和评估人力和各项资源配置是否有问题。而假加班竞赛不只扭曲了工作的意义,更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人力浪费、产生溢领工资等种种弊病,对组织营运的伤害很大,是职场中不能忍受之恶。 

  少时高效,公私双赢 

  尽管在加班已成企业文化的洪大潮流中,准点下班的声音微弱得恰似在洪流中挣扎的舢板,但有关专家认为,未来,倡导准点下班的管理者会越来越多,体会到准点下班益处的人会越来越多,准点下班促成的消费商机也越来越多。 

  经过专家的科学调研和分析,事实上,很多加班是不科学的时间安排造成的。在媒体工作了8年后跳槽到一家美国企业担任媒体经理的张小姐说,当记者时几乎天天写稿到晚上九十点钟,看着很忙,其实是早上睡懒觉,下午采访回报社后不是马上写稿,而是看报上网MSN聊天,直到晚上六七点钟再写稿。现在就职的这家美国企业不提倡加班,甚至加班要提前申请,所以逼着自己每日事8小时内毕。 

  时间运筹专家认为,准点下班的核心是少时高效,实施的基础是:按时、按量、优质完成工作。而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提高效率对各方都有利,包括公司在内。微软最近就针对员工生产力做了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发现,雇员们平均每周只有3天的时间是处于高效状态中的。那剩余的两天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浏览网页,和行政人员闲聊,或是上网填些无聊的测试题,诸如此类。显而易见的是,控制不必要的加班,实质上是从时间里挖效益,一方面,将工作完成得更及时,工作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如水电等费用。本市一个单位原先的领导欣赏“苦行僧”般的工作作风,员工加班成风,整幢大楼灯齐明,往往要到晚上十一点之后才陆续关灯,每月电费吓人。后来这家单位换了负责人,新领导倡导效率至上,加班者不仅受不到表扬,反而会被领导找去“搭脉会诊”,查找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的原因,因而这家单位的工作作风大变,工作时没人会在电脑上看股市行情,也没人在MSN上聊天了,晚上七点前,人去楼空。一年后一核算,水电等费用节省了近20万元。 

  准点下班对员工个人更有利,一是有利于身体健康;二是能够多些时间充电学习;三是有正常的休闲时间。用经济的眼光看,下班后的时间越多,下班后的生活越丰富,拉动的消费也就越高,促成的下班商机也就越多。 

  为了准点下班,时间运筹专家传授了不少提高工作效率的妙方:——对待E-mail如果你的电子邮箱整天都提醒你有新邮件抵达,那就该学会节制了:每天只在几个特定的时段内收取或回复邮件——一天三次就已足够。其余时间不应再每隔几分钟就被发来的邮件打断正常的工作,也不应该因为没有及时回复每一封邮件而心存内疚。“效率至上”的总裁Laura指出,科技通常都未被合理利用,人不应该成为科技的奴隶。况且,如果真的事关紧急,对方很可能会直接拨电话给你的。 

  ——高挂免战牌。每周规定几天为不受打扰日。这样,就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钻研工作报告了。在此期间,如有必要,也可以关闭电话,然后埋头苦干,赶在傍晚6点前完成工作。 

  ——对于会议。最佳开会时间是午饭过后。Laura建议企业负责人不要在下午4点过后安排任何会议。濒临工作日的尾声,负责人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尊重每位员工的私生活权利——其中也包括自己的。 

  专家提议,起初,可以每周选择一天准时离开办公室,并确保那一天的每个工作小时都是高效率的。之后再逐渐增加每周准时下班的天数。如此坚持数月之后,就能真正达到每周工作40小时的惬意境界了。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职场快讯-阀门人才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