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7/2/26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328次
【中国阀门网】 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辽宁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为此,2006年省政府设立了1.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支持成果转化,奖励转化项目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06年,辽宁省出资9500万元,支持178个成果转化项目,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县域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批成果转化项目,带动了企业投资27.1亿元,开发新产品66种,推广新技术98项,实现销售收入39.6亿元,利税7.2亿元。 以促进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集成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推进成果转化,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162项,获得专利61项,开发66种新产品。沈阳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开发了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变速恒频风电机组,2006年实现产值2.4亿元。辽宁银珠化纺集团公司打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全消光产品生产,2006年销售收入上亿元。鞍钢集团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完成了三个钢种的工业化试制。大连振邦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作,开发了钢结构长效防腐涂料,成功应用于奥运主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东软集团消化吸收美国派斯通技术,研制开发出新型PET/CT机,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生产国。 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推广了一批高新技术,提高了企业工艺水平、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在节能环保领域重点推广了11项技术。东大自动化公司在大石桥镁基地推广“重大耗能炉窑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产品单位降耗达110度以上。在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推广了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可视化铸造技术”;在沈鼓集团完成了不锈钢叶轮铸造模具设计;在沈阳黎明公司推进了ABB某重型燃气轮机一级导向叶片国产化;在沈阳空压机厂完成了24种复杂形状泵、阀的铸造工艺优化设计和工业化生产;在沈阳水泵厂提升了复杂结构喷泵叶轮铸造工艺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以推广农业新品种、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成果转化项目58项,在全省5个科技进步示范县和15个县域经济改革试点县实施农产品加工成果转化示范,在10个经济欠发达县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全省推广转化优良玉米、水稻、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158个,其中,“沈农6104”水稻新品种百亩连片种植单产超过800公斤。全省累计推广新品种4000余万亩,增产粮食10.9亿公斤,增收22.6亿元。 加大成果转化奖励力度,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围绕辽宁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安排成果转化奖励资金3000万元,对近年来在我省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11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予以表彰。这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企业已累计投资32.8亿元,共解决了169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推广了206种新产品、新品种,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310亿元,利税92亿元。我省成果转化奖在奖金规模、奖励项目数量、单项奖金额度三个方面创国内之最。在辽宁日报公示后,社会反响巨大,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支持中介机构发展,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重点支持了18个科技中介骨干机构,4个培训基地,1个行业协会建设,目前,这批中介机构已取得较好的进展。大连光洋科技利用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优势,建立大连国际工控产品及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吸引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400多项成果和西门子、三菱、富士、GE等210家知名工控企业入驻进行技术交易。全面启动科技中介千人培训工程,在沈阳、大连组建四个培训基地,建立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培训1000余人。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48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3980项次,向企业导入新技术31项,为企业引进人才65人,组织技术交易活动30次,惠及企业3931户,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56亿元,增加利税7.9亿元,增加就业3.3万人。
(来源:辽宁省政府网站)
|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