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06年棉花进口强劲谨防对国内产棉业造成冲击

06年棉花进口强劲谨防对国内产棉业造成冲击

      2007/2/5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106

中国阀门网】  随着我国棉纺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对棉花需求呈不断上升态势,但由于国内棉花产量有限,对进口棉花仍具有较高依存度。据海关统计,2006年江苏口岸累计进口棉花36.3万吨,价值4.8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下同)增长1.7倍和1.9倍。
2006年棉花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前期棉花进口强劲,后期进口回落后又迅速反弹。2006年前9个月,江苏口岸棉花进口势头强劲,单月进口量始终保持3万吨左右,至10月份国内棉花大量入市平抑国内市场部分棉花需求,导致江苏口岸当月棉花进口量减少至0.8万吨,之后江苏口岸棉花进口又迅速反弹,11、12月棉花进口量分别达到2.3万吨和3.1万吨,环比分别增长1.9倍和33.3%。

二、保税区仓储进口增幅明显快于一般贸易进口。2006江苏口岸以保税区仓储转口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分别进口棉花17.7万吨和15.3万吨,分别增长4.3倍和79.4%,合计占进口总量的90.8%;其中以保税区仓储方式进口棉花所占比重由上年25.2%提升至48.7%,一般贸易进口棉花所占比重则由上年的64.1%下降为42%。

三、自美国进口棉花增长速度明显慢于亚非地区。2006年江苏口岸自美国进口棉花仍占主导地位,共进口棉花21.1万吨,增长1.2倍,占进口总量比重则由2005年的72.5%下降为58.1%,下降14.4个百分点;同期江苏口岸自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等亚非地区进口棉花13.6万吨,增长3.9倍,占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的21%上升至目前的37.5%,上升16.5个百分点。

四、进口企业以国营、外资、私营企业三者并重。2006年江苏口岸上述三类企业分别进口棉花14.7万吨、10.3万吨和8.6万吨,分别增长96.6%、2.3倍和13.2倍,合计占进口总量的92.6%,其中私营企业进口比重由上年的4.9%上升为23.7%。

五、进口均价整体上扬。2006年江苏口岸棉花进口均价为1334美元/吨,增长4.4%。

江苏口岸棉花进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为:

一是国内棉花产不足需。根据国家棉花市场检测系统的调查数据,2006年我国国内棉花产量约为600万吨,但棉花需求量则达到1060万吨,国内棉花供给缺口超过450万吨需要进口弥补。

二是进口棉花价质优势较大。尽管进口棉花存在缺货多杂质等现象,但国产棉花普遍存在的“三丝”等问题使国产棉质量上总体仍不如进口棉花。而且目前国产棉价格远超过进口棉价格使企业更乐于使用进口棉。

三是进口棉花交易方式变化促使棉花进口渠道顺畅。一是交货期大大缩短。由于保税仓储功能的充分发挥,棉花交易由过去的网上询价、国外看样、签约、产地装运、国内提货等多重环节,改变为直接发货到国内保税区保税仓库现场实货成交,棉花采购周期由以前的1-3个月大大缩短到不到3天。二是棉花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和成交成本的缩小,大量经营方式灵活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始介入棉花进口领域,进一步促进了棉花进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的棉花供给情况表明,我国棉花生产基础薄弱的局面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棉花产、供、销的良性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其主要表现就是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价格的不稳定性。如2006年新棉上市收购价普遍保持在5元人民币/公斤左右,而上年新棉收购中心的价格一直保持在5.6元以上。在2006年全球棉花产量大丰收的背景下,国家应加强对国内棉花价格的调控,采取必要措施保持和稳定国内棉花价格,保障广大棉农的利益,防止出现大量进口低价棉花对国内棉价打压局面。

    为此,海关统计专家建议: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及时引导用棉企业与种植户建立良性合作关系,如制定包产包销、最低收购保护价、政府补贴等政策,确保国内棉花种植面积的稳定与扩大,形成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棉花进口配额发放的时机和节奏,除年底前需按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发放的关税进口配额外,追加的配额应适当延后发放,以促使国内棉价合理回升,缓解新疆棉等国内棉花销售困难的矛盾。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棉花 进口 外贸信息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