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外贸分析 > 大学生读中专,到底尴尬了谁?

大学生读中专,到底尴尬了谁?

      2007/1/29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59

中国阀门网】  上完大学,接着花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去拿技校的“中等学历”,这在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最近却在重庆变得普遍起来。 

  是什么让这些昔日的“天之骄子”选择了上技校这样的“深造”方式呢? 

  拿大学文凭 重新读中专 

  大学生读技校的多起来了 

  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该市技校新生中,仅去年就有346人是手中攥着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大学生“回炉”上技校,正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对此,该局职业技能开发处处长段凤文是既喜又忧:喜的是,这表明重庆的中等技校进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忧的是,这样的现象,说明我们的大学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 

  “学校从2002年开始就陆续有大学生进来,随后是逐年递增。这只能说明技校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金笃孝看来,这是个“好兆头”,“学校对大学生有特别照顾,他们可以直接上高级技工班,还可以减修一年的课程。” 

  1月9日,记者在该校的实训基地随机采访了一名“回炉”的新技校生——2004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计算机本科的田迪。 

  “来学校多久了?” 

  “去年9月份才来的。” 

  “感觉能适应吗?” 

  “还行,不过实际操作能力还是赶不上别人。” 

  “你们要学多久?” 

  “高级技工要学两年,外加实习一年,如果可能还想再上四年的技师班。” 

  像田迪一样的技校生,在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长安汽车(集团)第二技工学校等80多所技校中,基本上都有。 

  大学生犯愁 技校生走俏 

  读技校并非一时冲动 

  “要想找到一个自己喜欢或适合的工作真的很难!”在2004年大学毕业之后的一年多里,田迪连续换了三四家单位,但都不太理想,慨叹的背后,他有种说不出的酸楚。 

  杨云林是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另一名“回炉”生。2006年毕业于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应用专业的他,满怀憧憬地跑过各种人才市场,“这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学的东西不符合实际,而且早就过时了。因此,期间即便是有两个单位通知去面试,我都没勇气去面对。”谈起这些,杨云林满脸沮丧。 

  “这种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与技校生近几年的走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段凤文介绍说,重庆近5年里技校生的就业率几乎都在98%以上。 

  “我们今年7月份要毕业1200多名学生,但这批学生早在去年就被预定完了。现在很多企业还排队等着要人呢。”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王勇说,由于学生“供不应求”,虽然2006年的招生指标只有1300余人,但实际报名人数却高达2000多。“为此,学校最后多招了300人,但已到了扩招的极限。” 

  显然,以前视技校为“二流教育”的思维早已如逝水东流。“在技校学了一阵子手艺后,感觉做技能型人才更实在些。”田迪说,自己并不是一时冲动才来上技校的,听了周围很多技校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上网查了很多资料,最后才选择了数控专业,因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好,待遇也高。

  知识“不如”技术 教育重复投入 

  “回炉”现象凸显高教尴尬 

  “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大学生通过念中专学一门技术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段凤文坦言,“但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回炉'上技校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据记者了解,大学生上学期间的学费平均每年在4500元左右,三四年的大学生涯,仅学费一项大约就至少得花上两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回炉”的大学生,仅学费一项就要比初中毕业上技校的学生多花上两三万元。这样的重复教育投资值吗? 

  杨云林家在重庆璧山县丁家镇,家庭并不富裕,在供他上完大学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就已经所剩无几。“要说父母真愿意我来上技校,那可能吗!” 

  谁又能为重复教育耗费的时间埋单?目前正在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上高级技工二年级的周同学,原是重庆工学院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当初说要来上技校,母亲就很不理解,见孩子满脸的“无奈”,最后母亲眼里滚动着泪花告诉了他这样一句话:“你今年都23岁了,妈怕再浪费了你的时间,如果你真要上,那一定选一所好学校!”因为在重庆,大学生虽然可以直接上高级班并少一年的课程,但他们仍然得花两年的时间才能拿到高级技工的毕业证,然后还得实习一年。 

  大学生没有技校生受欢迎又是谁的悲哀?在记者历时近两天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一定要适应企业的需要”。那么,技校的一些教育方式是否也值得我们的高等教育借鉴和深思? 

  快评:调整贵在及时 

  揣着一张大学文凭,又回到中专重新学手艺。这是学生们顺应市场需求,主动充电,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值得肯定。同时,它也是对社会上流行的“学历崇拜”、“文凭至上”观念的一种纠偏。它至少向社会发出这样一个信号:学历已不是大学生就业的通用敲门砖。 

  值得关注的是:大学生“回炉”上技校不仅仅是重庆的个案,在天津、浙江等许多地方,不少学生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当大学生面对就业困境选择“回炉”时,就有必要对一些专业的定位和育人模式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进行反思。而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如何统筹规划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调整培养规模,作到学有所用、人尽其才,无疑是当务之急。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职场快讯 阀门人才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