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发布信息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战略述评

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战略述评

      2007/1/27 0:00:01中国阀门网 点击数:79

中国阀门网】年关岁末,中国石油遍布全球的海外生产项目,通过互联网向北京汇成一个信息:2006年海外原油作业产量突破5000万吨,标志着海外市场开拓跃上了新高度。
  
  在北京,经历过20世纪80年代石油工业对外合作的杨卫华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翻出了当年与“老外”一起工作的合影,激动地在背面写上“走出去,不凡的历程”。和所有石油人一样,这一刻,他盼了许多年。
  
  13年前,中国石油开始跨出国门,以全球视野在世界范围内捕捉发展机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13年,全球能源市场风疾雨劲,波高浪陡。中国石油不断加快开拓海外市场的步伐,云帆高挂:初步形成非洲、中亚、南美、中东和亚太五大油气合作区,在全球26个国家执行着69个油气投资合作项目。它折射出的是中国石油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不凡历程。
  
  众所周知,一个国际化石油公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在全球获取资源的能力,西方大石油公司就是通过大规模的跨国经营走向强盛。
  
  上个世纪90年代始,我国石油工业面对的一个严峻现实是: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压力增大。
  
  历史选择了中国石油。1993年,中国石油发挥整体优势,通过海外投资“造船出海”,拓展生存空间。面对有着一百多年国际化经营历史、实力雄厚的国际大石油公司,中国石油迎难而上。
  
  13载春秋的探索尝试,从国内走向海外,从开放本土市场到融入全球化,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先内后外、从小到大、由低到高的成长轨迹,已逐步由单一的合作开采向跨国并购、风险勘探和上下游一体化迈进。
  
  ——先内后外。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石油工业打开国门,先海洋后陆地,引进外资60亿美元,通过对外合作这一窗口,感受到了国际石油工业跳动的脉搏。正是有了国内对外合作的探索,才有上世纪90年代开拓海外的快速启动。
  
  ——从小到大。1993年起,先后在秘鲁、加拿大、泰国、苏丹等国建设了几个小项目。小项目投资不多,风险不大,但却是中国石油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一个个小项目的历练,积累了从事大中型项目的雄厚实力,实现了从小舢板到大舰艇的跨越。
  
  ——由低到高。先后经历了从海外练兵,低风险项目探索到风险勘探三个阶段,熟悉了国际惯例,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也正是经历了一次次低风险项目,才磨炼出能承受高风险项目的硬肩。
  
  跨出国门,中国石油感受到了国际化浪潮的磅礴,世界听到了中国石油工业击浪的号子。
  
  在苏丹,1996年1/2/4区块项目国际招标,中国石油在与10多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用3年时间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建成1/2/4区块项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石油人的实力,在国际舞台树立了良好的商誉。当初曾扬言中国石油要不了多久将卷铺盖走人的一些西方公司,对苏丹官员表示了自己的歉意,“你们的选择是英明的”。
  
  在秘鲁,仅用3年时间,中国石油将开发已逾百年的塔拉拉油田,从接手时的年产仅8万吨产量提高到32万吨,被秘鲁报纸评为“20世纪秘鲁石油界的最大新闻”。
  
  2005年10月,中国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海外的最大资本收购案。
  
  在全球竞争中积蓄实力,在国际化经营中磨砺队伍。不久前,在非洲一区块项目竞标中,中国石油测井公司在与国际知名的斯伦贝谢公司的对垒中,过去的学生硬是将“洋老师”挤出了市场。
  
  为增强在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参与竞争的能力,中国石油击浪国际资本市场。2000年,中国石油先后成功在香港、纽约上市。几年来,中国石油赢得了投资者的信赖,先后荣获《亚洲金融》“最佳管理公司奖”等殊荣。
  
  回首过去,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从石油勘探到工程技术服务、上下游一体化、甲乙方合作整体优势的充分发挥。海外市场的拓展,带动了国内石油工程承包、物资装备出口、劳务和技术输出,创造了良好的连带效益。目前,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炼油与化工、储运与销售等业务在内,中国石油在全球48个国家提供着工程技术服务。
  
  历史不会忘却,1973年3月,我国第一船出口原油从大连出海;1997年9月,陆上油田第一船境外份额油在秦皇岛港靠岸;1999年8月30日,我国第一个海外大型新油田的第一船原油在苏丹港口装船运回国内。
  
  中国石油“走出去”,有“过五关”的骄傲与辉煌,也有“走麦城”的曲折与教训。5年前,一支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队伍以开拓者的勇气跨出国门,然而,在异国豪情满怀的施工却招来了当地政府的停工指令。原因是在施工中忽视了当地的风俗和习惯,未经批准在冰冻地区采用爆破施工导致“扰民”。教训是深刻的。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人,在凛冽寒风中,硬是用凿子和锤子,凿开冰雪层,也凿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碰撞与摩擦中,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13年的历程,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始终:谋求与资源国经济贸易的互动和双赢,为发展与资源国良好的政治关系和人民友谊服务。
  
  在非洲,中国石油的努力,使苏丹石油工业从一片空白中拔地而起。苏丹总统巴希尔曾说:“如果没有中国,没有中国石油的真诚帮助,就没有今天的苏丹石油工业。”
  
  2005年中哈原油管道建成之时,《哈萨克斯坦真理报》发表长篇报道予以评价:“哈中管道施工,中国公司的努力已经在经济发展、降低我国的失业率等问题上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公司与哈国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大。”
  
  实践证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更趋紧密的今天,只有建立开放的、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供应体系,才能真正保证我国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供应安全。
  
  历史赋予中国石油以重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不仅要更加广泛和坚定地“走出去”,而且要更加努力地“走上去”,实现资源合作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面临着有利时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在纷纷改善投资环境,竞相吸引国际资本。而中国石油近年来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为参与全球化资源配置积累了后劲。
  
  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中国石油,击浪正当时!
  
  记者王晓晖 李向阳
  

(来源:互联网)

热门关键词:阀门新闻 阀门石化 石化新闻 
投稿箱:
        如果您有阀门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邮箱:136426480@qq.com。
中国阀门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阀门网www.fm35.com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留言板联系我们。

关于本网| 网站导航| 热点搜索| 阀门资讯| 泵阀名录| 站点地图| 友情链接| 会员说明|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站内地图

全球(中国)阀门网 版权所有 © 2002-2012  服务邮箱:Service@fm35.com 在线沟通:

本网中文域名:阀门网.中国本站网络实名:全球(中国)阀门网-中国最专业的阀门行业信息网站